说明:已经连续更新快三个月的技术文章了,本次更新适逢离开北京一周年以及 26 岁生日,所以本文分享个人一些生活琐事与小小的感悟。非技术分享类文章,但是和程序猿生活息息相关,属于本号的荒腔走板环节。
各位看官请随意观看。
写在前面
白驹过隙,转眼间离开北京一年整了。
在键盘上敲下第一个字的时候,我的脑海里面突然浮现出了王维的一首诗《山中送别》: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离开北京之前的几次聚餐,每次都有朋友问我:你觉得你还会来北京吗?
我都笑着摇摇头。
那个时候我笑是因为我也没有想到我会这么快的离开北京,是苦笑。摇头是因为也不知道自己还会不会回到北京。
他们说:没事,我之前也有朋友离开了北京回老家,但是没过多久他们又回来了,觉得北京才是适合自己待的地方。
现在我想起这个问题,也是笑着摇摇头。
这个时候我笑是想起了之前在北京奋斗的日子,是欣慰的笑。摇头是因为经过一年后,时间给我了答案:我应该是不会回去了。
我去北京的那一天,22岁零75天,我觉得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让我激动而紧张。
离开北京的那一天刚好是我25岁的生日,我觉得我对未来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把控,让我谨慎而憧憬。
今天,是我离开北京的一周年,也刚好是我26岁的生日,我觉得对于未来,我更加自信了一点点。
站在26岁的起点,往回望十年,我觉得我有四个人生节点。
16岁到18岁,我在上高中。
18岁到22岁,我在读大学。
22岁到25岁,我在当北漂。
25岁到26岁,有生活气息。
每一个节点,我回想起来的时候都会想:这疯狂而操(和谐)蛋的人生啊,总是一幕幕重演。
16岁到18岁 - 拼命/运气
我的高中,开始于高三。
在之前这篇文章里面写过我的高三《【荒腔走板】我的高三,绝地反击。》
我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总体来说就是在高考之前就具备了当程序猿的各种潜质,拼了老命的熬夜学习,最终超常发挥,考取了一个成都的二本院校。
那一年,学校刚刚从专科院校升级为二本院校。所以报志愿的时候学校只有六个本科专业。
刚好,填志愿时,一个学校最多也只能填六个专业。我对于专业毫无概念,我的父母也是普普通通的工人,对于填报专业的事也就帮助不了多少。
于是我按照顺序填报了,然后勾选了”服从调剂“。
那一年,除了成都的大学,我还填报了一个学校:西藏大学。
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留不了成都,我就要去西藏。我高中一直向往着的地方。
而我向往西藏的原因很简单,别人都说,西藏是一个有信仰的地方,所以我想去看看,什么是信仰,它能让人强大到如此可怕。
最终,我被成都的学校录取了,但是是被调剂到计算机系的。那个时候我对于计算机系毫无概念。但是没有关系,有学校要我就行。
现在想起来,大学的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其实就是人生的一个拐点。
如果我当时没有勾选那个“服从调剂”,那我大概率会被西藏大学录取。
毋庸置疑,我的人生将会是另外一番风景,我身边的一切都会发生变化。
经过了这么拼命的高三后,最后把自己的拐点那么随随便便的交给了“服从调剂”这个按钮。其实挺可笑的。
好在,幸运女神眷顾了我。
用宿命论的观点来说,点击“服从调剂”这个按钮的那一刻,就是我作为程序猿的起点。
我对现在的结果挺满意的,而这个结果,追根溯源起来,我把他归结于运气。
16岁到18岁,拼了命的学习,最后却把命运交给了运气。
18岁到22岁 - 逐梦/转变
我的大学,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在路上和图书馆。
在路上,是逐梦。图书馆,是转变。
我之前在《普通二本,毕业三年,北漂之后,我是怎么成为程序猿的。》这篇文章里面已经描述过我的后半个大学,基本上是在图书馆和实习。
这里也就不在赘述。
但是文章的开通部分还说过这段话:
大学的前两年,我用这几句话带过了。但是你根本想象不到,这几句话的背后,是多么的精彩。
我用了接近两年的时候,走遍了成都市内每一个你叫得出名字的景点,骑行了成都周边每一个你叫的出名字的风景。徒步旅行,过草原,爬雪山去了很多美丽的地方。
大一上学期的时候,我周一到周五只思考一个问题:这个周末应该去哪里?
我知道我做的这一切只是为了我高中定下的一个目标:骑车去西藏,去看看信仰。
但是在这期间,我遇到了自行车协会,我的目标直接提前到了大一的暑假。
那个暑假,我们一行 8 人。从沿 318 国道,从成都出发骑行抵达拉萨。全程 2154 公里,期间翻过海拔 5000 米以上的高山 2 座, 4000 米以上的高山 9 座,全程骑行 25 天,平均每 2 天翻过 1 座山。
骑行到后面我发现什么是信仰这个问题不重要了,因为我也有了信仰。
如果让我对目前为止的人生中值得纪念的日子进行一个排序,骑行川藏线一定是排名靠前的。
那个时候,每天的任务就是骑车,目的地就是布达拉宫,心无旁骛,一心向前,非常的直接而单纯。
因为我长时间的体会过那种目的十分明确,任务异常清晰,每日进度反馈及时的情况。
所以我对这种感觉记得特别清楚,因此,在我做程序猿乃至于后面的人生中,当我碰到很棘手的问题的时候,我都会非常刻意的让自己进入到当时的场景下,调整出当时的感受,并专注于眼前的事情中,无坚不破,百试不爽。
这事没有什么好炫耀的,由于我在这个圈子待过,所以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和我走过同样的路线,走过更加艰难的路线,他们的经历更加丰富多彩。
我写出来只是想表达我非常感谢这段经历。让我从中悟出了很多的道理。关于目标、关于团队、关于逐梦。
很多东西在别人眼里看起来,光鲜亮丽,比如我一路上分享的美景。
实际上你不知道我为之付出了多少。
就拿最重要的钱来说。由于没有告诉家里人,所以即使我非常的省吃俭用,每天吃食堂 8 角钱的午餐,在我自己买完必要的装备之后,身上剩下了不到 1000 元钱。
而骑完全程,按照一天 50 的最低标准,这 50 元包含三餐和住宿,钱是远远不够的。
我想没有关系,先上路吧。船到桥头自然直,有些开不了口的话,被逼到一定的地步了,也是能张口的。
后来,“所幸”在里塘到巴塘的路上被一辆越野车轻轻的碰了一下,人撞飞了,手摔伤了,车撞坏了,司机原价赔了我一辆车的钱,又给了点医药费钱,解决了一点点资金难题。
送到巴塘一个医疗设备十分简陋的小医院后,医生说:今天是周五,不能发电,所以照不了 X 光。我看你这个问题也不大,我可以先给你简单的摸骨移位,给你掰回来,然后简单的固定一下,接着去 100 公里元的芒康,就有医院可以拍片了。
说着就来叫几个队友给我按着,开始鼓捣我的手了。
我当时的表情大概是这样的:
其他队友留在巴塘修整一天等我,肇事司机带着我和另外一个队友,赶往芒康,拍了片子后,左手轻微骨折,问题不大。于是在芒康的一家二手车店铺,又花了 550 元买了店里仅有的一辆二手自行车,那车很难骑,但是总比没有好。
第二天我叫司机又把我和队友送回了巴塘。因为巴塘到芒康这段路,很重要,经过金沙江大桥,桥的这头是四川,桥的那头是西藏,所以我必须要骑过去。
于是我一只手骑进了西藏,然后又骑了14天,干到了拉萨。
一只手骑行的时候,我常常给自己打气,说的是:老子不得虚。
我记得有一天的路程很长,那天终点是工布江达,离拉萨大概还有不到 300 公里。晚上天快要黑了,我们离工布江达还有一段距离,我真的很饿,但是我不想停下车来吃东西,因为我停下来,我的队友也得停下来等我,我已经够拖累他们了,我想我还能坚持一下。
最终,我记得很清楚,在一个转弯之后,我看到一座桥,桥的那头有点点灯火,那就是我们晚上落脚的地方。我叫队友先走了,我停下来吃东西。当我拿出一块压缩饼干,一口喂在嘴里的时候,嘴里包着食物带来满足感,让我眼泪一下就掉下来了,这是我自己没有预感到的,我自己都吓了一跳。
我想我终于吃到东西了,我想我终于快要到了。
这些都是光鲜亮丽背后的故事。
就像我在北京的时候,有一次部门聚餐,领导在酒桌上喝醉了,然后在饭店门口情不自已,嚎啕大哭,说着这几年跟着创业的辛酸不易。
这些也是光鲜亮丽背后的故事。少有人知。
骑到拉萨之后,我在自行车上挂了一个“此车出售”的牌子,在拉萨城里瞎逛,一个藏族同胞 450 元买了我的车。换了点路费,然后一算身上的钱可能还够去一趟西北大环线,于是买了个背包,吊着一只手,和一个队友坐上了前往兰州的火车。
所以我常常调侃自己:相当于花了 100 元钱的车钱,就到了拉萨。
一路上发生了很多酸甜苦辣的事情,回味无穷。
其实我想表达的就是《当幸福来敲门》里面的这句话:
You got a dream, you gotta protect it.
后来大三的时候,参加学校图书馆的一个活动《带一本书去旅行》演讲会,我分享了我在旅途中的几个故事,留下了下面这个视频资料。
(PS:视频资料上传不了,就算了吧)
看到五年前的自己,不禁的感叹:真是小鲜肉啊,4分50秒的时候,当 PPT 切换到星空的图片,全场惊叹,而我没有回头的时候,真的帅。
大学的前两年,我没有学习,但我并不后悔。
我不是在鼓吹你和我一样,拿着“逐梦”的挡箭牌肆意的挥洒时光。
只是我觉得如果当你回顾四年的大学,你除了学习之外,想不到其他的值得回忆的事情,我会觉得你是一个好学生,但是你没有一个完美的大学时光。
大学,整整四年的时光,就是让你在保证学业的提前下,去疯、去燥、去组乐队、去玩音乐、去辩论、去徒步、去骑行、去草原上、去星空下、去跑马拉松、去谈恋爱、去做自己之前由于种种束缚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情。
而不应该仅仅是课堂、食堂、寝室。
其实,可以说是长时间的骑行经历带给我了探索精神。而这份探索精神,正是支撑我去北京的一大支撑。
还记得我第一次降落在北京机场的时候,天上下着瓢泼大雨,我打着伞拖着行李走在大雨中,心中一直默念的就是在川藏线上一直默念的话:老子不得虚。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不知不觉就已经进入到了潜意识里面。潜移默化,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再祭出一张照片吧:
谨以此小节,献给我那疯狂而操(和谐)蛋的大学吧。
22岁到25岁 - 北漂
这段经历我在《北漂之后》中其实也说的比较详细了。
其实很多朋友加我都是因为看到了这篇文章,说:哇,大佬写的真棒。
首先,我不是大佬。
其实,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中秋节,加上我刚刚回到成都和家人团聚,想起人生的前 25 年从来没有和家里人一起过中秋节,思绪万千,完全是有感而发。
但是北漂的经历其实大多相同,我只是写出了我的故事,里面有你的一点点影子而已。
哪一个正在北漂或者曾经是北漂的人,没有二两故事呢?
这二两故事,提炼出来,哪一个不是关乎于努力、梦想、拼搏、奋斗、思念、牵挂、拮据、挣扎、崩溃、鼓励、大哭、大笑和背井离乡这几个关键词的。
我发布那篇文章的时候关注人数只有 230 人,现在却有近 2500 个阅读量。完全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看到这篇文章。
有幸的是有一个读者给我说:这篇文章给了他继续漂下去的勇气。
年初的时候他又给我说:幸好自己去年没有选择离开北京。
我也不知道文中的哪个点戳中了他,但是不重要了。
我想,这可能是那篇文章最大的收获吧。让一个在北京迷茫孤独的灵魂,找到了一点点坚持的理由,并且挺了下去。
这是文字的力量,这个比多少阅读量都重要。
还有朋友问我离开北京后悔吗?
你接着看,下面这一小节我就是回答这个问题的。
再祭出一张照片吧:
谨以此小节,献给我那疯狂而操(和谐)蛋的北漂吧。
25岁到26岁 - 生活气息
读高中的时候住在家里,妈妈天天照顾我的一日三餐,衣食住行,所以对生活没有特别大的感悟。
读大学的时候住宿舍,就是个学习休息的地方,谈不上生活。
北漂的时候只身一人,生活方面也是得过且过,日子过的很糙。我常常说的一句话是:只有生存,没有生活。
用不恰当的话说,在北京就是在蹲监狱,当然没有这么痛苦,但是当我在北京的时候,大多数时间只考虑两件事情:工作和学习。
此外的事情,都是不重要的事情。
回到成都的一年,我觉得我开始有了生活气息。
首先回到成都的第一个月,由于和公司预定的入职时间比较晚,有差不多15天的休息时间,所以带着女朋友出去玩了一圈。
去了我第一次去过后,一直心心念念还想带着女朋友再去一次的涠洲岛。
这是我们在一起8年多第一次出去玩这么多天。
行程也是我亲自规划的,查询了大量的游记,最终敲定的路线。
正常来说都是在岛上待一天或者两天,但是我规划了三天时间,在岛上的时间非常的充裕,每天一起床,打开门就能看到日出,然后骑着租来的电动车去海鲜市场买海鲜,下午去各个沙滩边追浪,傍晚去暮涯看日落。
每天买海鲜都会从南湾街骑过去,左边就是大海,右边就是店铺,车的前面挂着刚刚打捞起来的海鲜,车的后座就是她,蓝牙耳机我们一人一只,听着一样的歌。
她趴在我背上说她很喜欢这条街,很喜欢海面撒满余晖,海风拂面,游人不多的时候。
我说,我知道你会喜欢的,所以我带你来了。
如果我不离开北京,肯定没有这趟旅行。
回来后还参加了一场大学同学聚会,这是毕业三年后的第一次同学聚会。如果我还在北京,肯定是非常想来的,但是肯定是不能参加的。
那一次的同学聚会看到了很多同学,毕业之后,大家都有点变化。特别是看到我室友的时候,毕业之后我就没有见过他了,他胖了一点。但是举手投足之间,还是我熟悉的那个室友。
那天中午吃饭的时候他使劲的想和我喝酒,嘴里说着一些大学的事情,他说他感谢我,为什么感谢我,我也没有听清楚。
总之大家就是非常的开心,而这种遇故知的开心,很遗憾,在北京是很难体会的到的。
回来后还参加了一场大学同学杂姐的婚礼。
毕业三年间,我收到了好几份来自成都的婚礼邀请,但是我都在北京,我去不了。
这一次,是我第一次到场参与的婚礼。大学时的朋友小易和震宇也分别从重庆和北京回到了成都。
这是我们毕业后第一次集体碰面。
在婚礼上,老岳,就是男主人,自己搞了一个乐队,搬来了架子鼓,音箱,电吉他一系列的设备,他是主唱。他曾经也有个乐队,他曾经也是主唱。唱了一首李志的《和你在一起》。
新人致辞的时候,聊到他们怎么认识的时候她没有哭,聊到他们这几年怎么走过来的时候她也没有哭,直到最后说到为什么一定要让老岳在婚礼上唱歌的时候她哭了,她说:老岳多来年一直想把乐队重新组起来,但是忙于生计,难以实现。终于在婚礼上完成了他的这个愿望。虽然只有这么一会,只有这么几首歌的时间。
老岳搂着她说:可以了,可以了。很好了,很好了。
这是一场简单的婚礼,但是里面充满了幸福的样子。
婚礼的那天下午震宇兄就准备回北京了。
我在北京的最后一个周末,专门找他去吃了一顿饭。吃完后,我们在望京站换乘,分开的时候我抱了他一下。
我说:不知道下次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
他说:别这样,会再见的。
这不,没几个月,又见面了。这不,匆匆一面,又离开了。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上面举得都是有生活气息的小例子,而这些小例子,我在北京是没有体会过的。
当然更多的生活气息来自于家里。
比如每周末的做饭。在北京的时候,都是顺便吃两口,有啥吃啥,吃的最多的就是中午白米饭配拌饭香再加上几块腊肉,搅拌搅拌就开始吃,晚上就是面条加个鸡蛋,扔几根青菜。生存嘛,不必太过讲究。
现在呢,每周末我愿意拿出一到两小时的时间出来做午饭,因为不仅仅是我一个人吃,还有女朋友要一起吃。生活嘛,该有的精致还是得有。
生活气息还体现在家里的各种装饰与电器,在北京的时候不敢买买买,因为搬家很痛苦,而现在在成都不一样了,咖啡机、奶泡机、面包机、照片打印机、扫地机器人、智能音箱、显示器、机械臂能安排的全都安排上了。
每次有家人或者朋友第一次来我们家,我都会叫着他们一起在沙发上,拍个四连拍的大合照,然后用照片打印机打出来,他们一份,我留一份,钉在墙上。
记录生活,分享快乐。
搬家麻烦?不存在的。下次搬家就是搬到自己家了,不麻烦。
说实话,回到成都后女朋友在身边,父母在车程3小时的老家,心里都踏实了很多。
比如这次的疫情,如果我还在北京,远离家人,我可能会觉得有点点遗憾。
我在北京的时候,我妈妈每隔几天就会打电话给我,问我的近况如何,需不需要从家里寄点吃的来。我知道她是担心我。
现在我在成都,妈妈就很少主动打电话了,过年回家的时候她说:你回到成都了我就不担心了,女朋友也在身边,离家近,一天就可以跑个来回。放心了,也就不打电话了。
家人永远是自己心里最柔软的部分,有的时候他们不说,但是离他们更近一点,他们就更放心一点。
所以你问我还想不想去北京?
如果当年自己没去北京,而是直接留在了成都,我现在的回答肯定是不想去。但是这个不想是因为不敢。
现在是真的不想去了。
不想,和不敢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但是你问我还有没有遗憾?
有的,如果可以的话,我真的还想再北京再待两年,也许走的时候就更踏实一点,也许回忆起来就更完美了。
有的,如果可以的话,我真的还想和北京的朋友们定期聚一下,聊聊大家这一年的变化。
但是,没关系,遗憾千万种,各人且不同。
至少现在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去发展。
while(true){焦虑 -> 不焦虑}
我还想分享一下我离开北京这一年的一个心路历程。
总体来说就是在焦虑和不焦虑之间循环。
我曾经说过开公众号的原因之一是我想打破自己的一个困境。
从北京回来后,有那么一段时间我特别的焦虑,我一直处于一种不知道怎么学,不知道学什么的状态中。感觉自己的知识框架已经搭建完成,又感觉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
焦虑、负面、心浮气躁、不知所措。
在一次聊天中,我甚至给朋友说想到了中年危机,虽然我才25岁。
回成都的前几个月,只要其中有一个周末我没有学习,我就会开始焦虑。于是为了抵抗焦虑,我常常顺手拿起书架里的一本书籍翻阅起来,但也总是心不在焉,总有思绪在扰乱自己,心没有在北京的时候那么定了。
所以学习的质量可想而知,由于时间花出去了,学习的质量还没提上去,于是新的焦虑又产生了。所以那段日子就在这样的循环中艰难挣扎。
在北京的时候我可不是这样的,在北京我抵抗焦虑方式就是学习,学累就出去跑步。
后来我找到了另外一种学习方式,就是写文章。
写文章的时候我不焦虑,我能把心沉到很下面去思考问题,而且我算是一个比较喜欢写作的人。所以,我享受这个过程。
每周让自己忙到没有时间去焦虑,慢慢的发现自己就不焦虑了。
而且每周点击群发文章按钮的那一瞬间,是一周中最放松、最爽的时刻。
当然我现在也有各种各样的焦虑。比如我每周最爽的时刻持续不了多久,马上随之而来的就是小焦虑就是:下周写什么?
我基本上是每周二开始选题、找资料、写提纲、打腹稿,周末的时候再把这些东西组装起来。每当到周二快结束的时候,还是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我就会有点焦虑。
但是和最开始的焦虑比起来,不足挂齿。
与我而言,写作不仅可以抵抗遗忘。写作还可以抵抗焦虑。
其实我现在写这篇文章,写到这里的时候突然感觉我刚刚回到成都的时候那种不知道学些什么的焦虑,和我读大学在图书馆自学编程,一遍一遍看视频,还是还没有入门的那种焦虑是一样的。
我觉得每一个自学编程的人,都会经历一个“至暗时刻”,就是自己明明已经非常努力了,但是感觉还是没有长进,于是你开始自我怀疑,目标动摇,而这样的时刻会反复的出现,最终把你推向崩溃的边缘,如果被推下去,你就放弃了。
但是如果你挺过去了,恭喜你,算是入门了。
很多初学 Java 的朋友来问学了那些技术才算是入门?
我的回答都是上面的那段话,遇到“至暗时刻”,挺过去,你就算入门了。
入没入门和学了多少技术没有关系,技术你是学不完的。但是如果你挺过去了,你掌握的是学习方法,建立的是真实的自信,有了学习方法和真实的自信,之后的路会走的很顺,这难道还不算入门吗?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不具备普适性。
在当今的时代下,你能感受到每个人年轻人都有自己的焦虑。有焦虑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每个人对抗焦虑的方法都不一样,但是一定要去积极的对抗。不能在焦虑中沉沦。
但是每一种方法的我觉得可能都有共性,就是让自己忙起来,做一些让自己远离焦虑的事情,或者直接忙到让自己没有时间焦虑。
生日愿望
其实我很多年不过生日了,今年也不打算过。
人越大,越觉得生日也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天。但是如果让我许一个生日愿望的话,以前我肯定会想着,我自己能怎么怎么样。
现在不一样了,我会想:国泰民安。
可能看到这里你都笑了,说的确实是有点大了,也许以前只是随口那么一说,但经历过今年这个疫情,我真的是发至内心的这样想。
我是一个四川人,这次的疫情,四川派出了很多很多的医生护士驰援武汉。这场面不禁让我想起了抗日战争时期 350 万川军出川抗日。
这次的疫情,何尝又不是一次战役呢?
当年川军战士王建堂出川的时候带出去了一面父亲给他的“死”字旗:
左边写的是:“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和这次无数医生护士的请愿书上写的“不计生死,无论报酬”不是一样的嘛?
这次的疫情,很多人说我们见证了历史,可是我并不想见证这样的历史。
所以,看到了疫情期间这么多人间冷暖的故事后,响应了在家隔离 14 天的号召后,我才深刻的体会到,以前并不常提起的四个字是多么的珍贵:国泰民安。
同时在这次的疫情中,我们程序猿团体也贡献出了各种各样的疫情地图,也许我们不能冲到前线去,但是我们能提供数字化的支援。让信息传递的更透明、让数据传递的更精准。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最后说一句(求关注)
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可以定期复盘。
这篇文章虽然不是技术文章,但也是我自己很想写的内容,我写了很久,写的很用心的,反反复复修改了很多版。甚至都爆照了。
好了,看到了这里了,关注一下我的公众号[why技术]吧,文章写好后第一时间会先发布在公众号里面。
写文章很累的,需要一点正反馈。你的关注,就是强有力的正反馈!
抱拳了,铁子!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