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边栏壁纸
博主头像
why

一个主要敲代码,经常怼文章,偶尔拍视频的成都人。

  • 累计撰写 197 篇文章
  • 累计创建 11 个标签
  • 累计收到 117 条评论

《中国医生》

why
why
2021-07-10 / 0 评论 / 1 点赞 / 1,273 阅读 / 3,239 字
温馨提示:
关注公众号why技术,第一时间接收最新文章。

满怀期待的去看了《中国医生》,电影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的真实事件改编,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为核心故事背景进行展开,描述了很多疫情期间可歌可泣的真实故事。

看完之后不知道应该怎么去评价它,所以先不评论电影了,聊一下我记忆中的“疫情期间”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

2020 年 1 月 20 日,公司就已经放假了。

同一天,钟南山院士在接受白岩松采访时说:肯定有人传人的现象。

听到这个消息后,我马上给老家的爸爸妈妈打了电话,叫他们赶紧在药店里面买点口罩,贵也得买。

他们在老家做小生意,要过年的时候正是忙碌的时候,一天休息的时间都不够,更别说看新闻了。

所以他们根本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

我只能给他们说:非典又来了。

也许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稍微的有点具体的印象,并且重视起来。

那时候新闻里面每天传来的都是不好的消息,我就开始隐隐约约的感觉到:这个事情好严重啊。好害怕当年的非典又来一次。

现在回来看,这次的新冠比非典严重的多了。

两天之后 1 月 22 日,一份请战书在网上流传,我相信大家对请战书中的这句话一定还是记忆犹新:

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而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 1 月 23 日凌晨 2 点半,武汉决定封城。

10 点,所有离汉通道关闭。

天哪,我记得我当时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懵的。

封锁了一座有 1000 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啊。

在我的印象中,上次封城还是 2008 年,汶川大地震,北川县城封闭。

而 1 月 23 日那天,你还记得吗?

那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九。

再过一天,就是大年三十,一个本该举家团圆,围坐在一起,看春晚的日子。

1 月 24 日,大年三十,各地抽调了支援力量驰援武汉。

也是大年三十的那一天,我和女朋友全副武装的坐上了回家的动车,一路上还是能看到很多不戴口罩的人。

本来我是想在动车上写一篇文章攒起来的,但是心怎么都静不下来。

最终,也只是简单的发了一个朋友圈。

2 月 1 日,李文亮医生发了最后一条微博:

它这条微博下,到现在都还有人每天去评论,去诉说自己遇到的,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情。

今年,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翻一下评论。

网友会说:

  • 李医生,训示撤销了。
  • 李医生,我看到武汉市公安局的道歉了。
  • 李医生,武汉今天确诊人数为0了,武大樱花开了。
  • 李医生,今天阳光很好,我国疫情已基本控制,请你放心。
  • 李医生,今天通知可以有序复工了。
  • 李医生,春天来了。
  • 李医生,高考延迟了。
  • 李医生,我代表我自己来表彰你了。
  • 李医生,疫苗出来啦。
  • ......

李医生的微博,变成了一个树洞。

如果你觉得有点累了,你也可以去看看李医生的微博。

里面有人间至苦,也有人间至美。

2 月 7 日,凌晨,武汉中心医院微博发文:

李文亮医生在确诊 6 天后,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大家都说他是新冠病毒的“吹哨人”,但是其实我是不明白这个名称的含义的。

首先,毫无疑问,李医生是英雄。

但是更多的,李医生其实是调动了全民的情绪,这是一种积极的抗疫的情绪。

也带给了大家很多反思。

比如我,在这次疫情之前,其实总是想着自己,我这个人能怎么怎么样。听到别人说一些世界和平、人间大爱的愿望的时候,还会觉得这人也太假了吧。

现在我不这样想了,经过这次疫情,我才深刻的体会到以前并不常提起的四个字是多么的珍贵:国泰民安。

2 月 11 日,成都七中一篇开学致辞,其中最后一句:

我们不是局外人,现在不是,未来更不是。因为“无穷的远方,无穷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在当下的事件背景下,把我看的热泪盈眶:我少年中国,壮哉。

也是这一天,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

2 月 18 日,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因新冠去世。

我看了那个视频,一个女人追着一辆救护车哭。

救护车里面就是去世的刘智明院长,而那个女人是个护士,同时也是刘院长的妻子。

刘院长生病期间曾给妻子发微信说:虽然我现在最需要你的照顾,但是你不要来看我!你是 ICU 护士长,病人需要你。

刘院长的女儿,也是医学院的学生,大一。

她给她爸爸写的一封信中说到:

而我最亲爱的老爸,我不知道你是否有多余的精力看到这句话,但我真的真的很想你,想见你一面,你一定要好起来,让我能够在你面前亲口说一句,爸,我爱你。

但是啊,天不遂人愿。

这样的故事,在疫情期间反复上演过无数次。

不忍卒读。

3 月,疫情已经基本控制住了。驰援武汉的志愿者们陆陆续续踏上了返程。

我记得那天我看一个视频,当医护人员走进机场,在场的每个人,送者、被送者都是眼里噙着泪水。

机场的广播里面反复播放着:

幸而有你,山河无恙,致敬每一个守护生命的抗疫英雄!

太难了,这场战役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太难了。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驰援武汉的时候连一顿年夜饭也没有吃上。但是都是毫无怨言的,舍小家为大家。

就像一个医护人员说的:党和国家需要你的机会其实真的不多,这次算一次,我必须站出来。

3 月份也是我的生日。

其实我很多年不过生日了,今年也没打算过。

人越大,越觉得生日也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天。

但是如果让我许一个生日愿望的话,以前我肯定会想着我自己能怎么怎么样。

现在不一样了,就像我前面说的,我会想:国泰民安。

可能看到这里你都笑了,说的确实是有点大了,也许以前只是随口那么一说,但经历过今年这个疫情,我真的是发至内心的这样想。

我是一个四川人,这次的疫情,四川派出了很多很多的医生护士驰援武汉。这场面不禁让我想起了抗日战争时期 350 万川军出川抗日。

这次的疫情,何尝又不是一次战役呢?

当年川军战士王建堂出川的时候带出去了一面父亲给他的“死”字旗:

其中有一句: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和这次无数医生护士的请愿书上写的“不计生死,无论报酬”不是一样的嘛?

这次的疫情,很多人说我们见证了历史,可是我并不想见证这样的历史。

所以,看到了疫情期间这么多人间冷暖的故事后,响应了在家隔离 14 天的号召后,我才深刻的体会到,以前并不常提起的“国泰民安”这四个字是多么的珍贵。

同时在这次的疫情中,我们程序猿团体也贡献出了各种各样的疫情地图,也许我们不能冲到前线去,但是我们能提供数字化的支援。

让信息传递的更透明、让数据传递的更精准。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4 月 4 日,国家降半旗,纪念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的烈士和逝世的同胞。

那天是星期六,我一般周六的早上会起的比较晚。

但是那天早上我早早的就起来了。

国家下半旗哀悼,这是最重要的仪式。

仪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

就像《小王子》里面说的:

我记得哀悼开始了,我在窗台上看到街上的车没有停下来,小区里面的人也还在慢悠悠的走着。

但是没有关系,他们每个人的心里都记着那些流血牺牲、感人至深的故事。

春去秋来,现在又是冬天了。但是我永远记住那些留在了上个冬天的人。

要把他们的故事讲给下一代人听。

4 月 8 日,时隔 76 天。武汉解封。

我看到一个视频。

当零点解封钟声响起的那一刻,武汉人民欢声鼓舞。

大喊着,那一句我每每想起都会热泪盈眶的话:

武汉,我的武汉回来了。

那天晚上,武汉进行了一场灯光秀。

灯光秀的主题是: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

随着《明天会更好》的 BGM,又有多少人随着泪流满面呢?

在《中国医生》的电影中,有一个场景是在金银潭医院,院长开动员大会,呼吁医护人员要在这样的关键时刻顶上去,特别是党员同志。

然后每一个在场的医护人员一个接着一个站起来的时候,表示自己要顶上去。

抗击疫情,就是一次战役。

这个场景让我想起了我很久之前看到的一个问题:

如果中国发生了战役,要你上战场,你去吗?

那个时候手机屏幕一划而过,我没有细想。

看完电影之后,我细想了一下。

去,肯定要去。

只是国家到了怎样的紧急情况下,才会需要我这样的一个高度近视的、体格瘦弱的、手无缚鸡之力的、没有子嗣的、独生子女、普通群众、文弱书生奔赴前线作战。

那一定是到了生死存亡之秋。部队都打光了,党员已经起到了充分的带头作用,到了全民抗战的时刻。

能不上吗?

一定要上的,肯定要上的,总是有人要上的。

抗日战争的时候、抗美援朝的时候,那些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不是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来自那些 20 来岁的战士们吗?

好在,这样的时刻永远也不会再来了。

最后,祝愿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以上。

0

评论区